陕西西安:秦腔天天哼唱
作者:365bet亚洲体育 日期:2025/11/11 09:58 浏览:
光明日报记者 李杰 崔志坚
“今天,每天都有精彩的节目可以看,我们秦腔爱好者的生活真好!” 11月5日晚,传统秦腔剧目《龙凤呈祥》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剧院上演。名优新秀纷纷转身登台,西安市莲湖区戏迷张师傅忍不住鼓掌。
被张师傅称赞的演出是陕西省戏曲研究所打造的“西安天天都有秦腔”的定期演出。 2007年10月起,陕西省戏曲研究所推出“西安每日秦腔”活动,定位为经典剧目、高水平演出、公益票价。至今已举办18年,累计演出4000余场。不仅将秦腔艺术深度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以温暖的举措传递文艺的温暖,成为西安生活文化的一张耀眼名片。
更贴心的是,每场《西安日报秦腔》演出都专门为农民工预留了30张免费门票。拿着免费门票步行前往剧院的工人们也用嘹亮的歌声缓解了一天的疲劳,感受了传统文化的美好。
“2018年我在西安当保安后,就经常来这里取票、看戏。”在西安工作的资深戏迷杨庆科说,“晚上听一首曲子,哼两声,所有的烦恼都忘得一干二净,我就满足了!”多年来,12万名一线工作人员通过免费门票享受了罪孽歌剧“晚餐”。
这样的秦腔“大餐”不仅在古城西安有,在乡村也有。秦剧舞台也充满生机。十月底,在在距离西安约150公里的马兰革命旧址,陕西省戏曲研究所50余名演员组成的演出团队一早赶赴这片红土地,演出2025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演出活动,造福家乡金盆社区的人们。
那天恰逢社区市场开放。全国各地的人们闻讯赶来,摊位林立的市场里弥漫着浓浓的鞭炮味。演出前,陕西省戏曲研究所建设的流动戏曲博物馆里挤满了人,人们纷纷驻足观看、拍照、记录。历史画面的画面、精美的剧照、独特的非遗剧介绍,不仅让大家在观剧前沉浸在传统艺术之美中,也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这个歌剧院的历史,1938年始建于延安,至今已有近90年的历史。
随着锣鼓的敲响,经典剧目、绝活表演。演员认真的表演赢得了老区观众的阵阵掌声,真正让老乡们在家门口就能看戏。 “很高兴在我家门口看到这么专业的演出,都是我喜欢的剧和熟悉的人。”金盆社区居民王大爷笑得合不拢嘴。
这样的造福人民的景象,在三秦大地上的很多地方都盛开。近年来,陕西省戏曲研究所沿着“文艺为人民”的初心,扎根群众、渗透生活,通过戏曲剧目向群众“传递文化、传递精神”。从文化文化广场的露天演出到城市社区的活动空间从革命老区集市的临时舞台,到古城专业剧院的定期演出,秦腔研究院让秦腔这朵传统艺术之花,从青草沃土中汲取养分,在群众心中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今年以来,陕西省戏曲研究所已举办惠民演出271场。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1日第05页)